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高质量发展/深耕新文科 打造新经管——祁宁副院长谈经管类人才培养

2024.06.25 21:14

编者按:

近年来,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持续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OBE教育教学理念,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学院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优化专业布局,统筹谋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实现了专业的内涵发展、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和转型发展,专业质量稳步提升。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批2021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学校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门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重要突破;同时,金融学专业获批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学院经济学学科门类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专业建设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为了更好地发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级的一流专业建设体系,持续推进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党委策划推出系列访谈活动。通过访谈,充分展示各专业内涵建设的进程和动态,凝练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为什么做、如何做、做什么、做得怎么样等问题。今天,我们的访谈对象是学院副院长——祁宁副教授。

记者:祁院长,您好,请您简要介绍下沈航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的专业情况。

祁院长:经管学院的成立和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30余年的历史沿革,从1993年到2008年,经历了7次变迁,最终,在2008年1月,在建设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背景下,整合学科资源,发挥优势,将管理系与经济系合并,成立了现在的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目前,已建成1个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工程管理(含物流工程与管理)、旅游管理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和4个本科专业构成的多层次教育体系。

  目前,学院下设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其中,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专业是省级一流示范专业。

2024年,学院对专业进行数据化升级,构建了数据+航空经管培养体系,强调“知识复合、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我们构建了数据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化思维、数据化技能及行业数据化应用能力;构建了航空经管课程体系,近20门航空类经济与管理类课程贯穿各专业的培养过程,培养面向数据时代的航空类特色的经管人才。

记者:祁院长,您刚刚说,学院有两个国家一流专业,请您详细介绍下我们两个国家一流专业的情况。

祁宁:学院持续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优化专业布局,统筹谋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批2021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学校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门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重要突破。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下两个专业的情况。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含跨境电子商务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创建于1996年,专业面向全球招生,来自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地区的在校学生300余人。

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一流课程8门,出版教材、专著3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70余项,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

专业秉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实务操作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

专业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两个方向,拥有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综合模拟等多个实训系统。建设了远大智能、蒙牛、沈阳自贸跨境服务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被阿里巴巴集团批准为“1+X”认证合作院校;专业注重通过双语教学、课证融合和实训实践模式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深受大型企事业、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知名大学欢迎。

2.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创建于2007年,2008年面向全国招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拥有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招生领域。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名(其中1名为博士后)。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3人,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1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省级一流课程5门,出版省级规划教材5部。主持国家、省级课题7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

专业依托学校的航空特色,从企业和行业需求出发,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航空物流和智慧物流为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大型企业从事物流运营管理、航空运输规划与分析、国际物流运作管理、物流数据分析等工作。

记者:祁院长,学院金融学专业是省一流专业,能简要介绍一下吗?

祁宁:金融学专业创建于2004年,2017年加入了辽宁省金融业校企联盟;2021年,金融学专业与辽宁大学合作获批辽宁省本科校际合作项目(联合培养),同年,被列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金融学专业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1人。专业获批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校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出版省级以上本科规划教材2部,获辽宁省优秀教材奖1部。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4项。

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注重加强学生实操能力,建有金融模拟交易所等实习实训平台,与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建立实习基地。多名学生在校期间考取银行、证券、期货、基金等从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后在国内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监管部门、咨询公司等大型企事业从事中高级管理工作或考研深造。

记者:祁院长,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哪些特色?

祁宁:人力资源专业创建于2006年,拥有辽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专业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1人,沈阳市领军人才1人。获得国家、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4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8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

人力资源专业的特色主要是紧扣学校“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定位,培养具有航空知识背景和国际化视野,适应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注重专业理论和实践前沿,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各类组织中胜任员工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人力资源专业与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排名第一的央企—中智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依托中智沈阳公司建立“中智班”,形成了“3.5+0.5”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3.5年理论与实训实验穿插+0.5年顶岗实习,目前已经培养五期毕业学生280人。中智沈阳公司为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

专业还与华夏外包、顺智、华之语等专业的人力资源领军企业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学生在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阶段,能够密切接触专业的人力资源企业,体验和参与相关业务工作。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员招聘、培训开发、绩效管理等工作或考研深造。

教师简介:祁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副院长。主讲《管理运筹学》《仓储与库存管理》等课程,主持省级及校级教改项目3项,主讲的《管理运筹学》获批省级一流课程。现从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复杂供应链网络、演化博弈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等课题20余项。在《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Kybernete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